我院師生參加2016年金融工程與金融創(chuàng)新會議——張海云教授做特邀報告
2016年4月9日至10日,2016年金融工程與金融創(chuàng)新會議(ICFE 2016)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成功舉行。我院張海云教授應邀發(fā)表了專題報告,余湄教授、周榮喜教授、鄧軍老師和部分學生參加了會議。金融工程與金融創(chuàng)新會議是一年一度的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本屆會議由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同濟大學主辦,前海深港創(chuàng)新金融研究院和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量化投資研究中心承辦,參會者包括逾800名來自學術界、金融界、工商界等各界人士。
張海云教授的特邀報告題為“如何喚醒中國版CDS百萬億元潛在市場”。為幫助中國銀行業(yè)對沖數十萬億元貸款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迄今被稱為“中國版CDS”,更確切稱呼應為“中國改造版CDS”)于2010年底推出,但迄今交易冷清。為解開中國版CDS市場沉睡之謎,CRM設計者及業(yè)界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主要專注于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管條例、市場機制等等。與主流關注點不同,從2010年CRM市場開啟之初以來張海云教授發(fā)表的數篇文章一再詳細論證的論點是:中國版CDS產品中被譽為本土化創(chuàng)新的“指定債務標的”產品改造,其實是項作繭自縛的錯誤產品設計,也是這一市場的發(fā)展瓶頸,張海云教授的建議是回歸國際通行的CDS標的物條款。
隨著近年來中國信用領域(貸款、信用債等)的進一步擴張和不良貸款以及企業(yè)違約事件的增加,推出信用違約互換CDS成為今年的一個熱議話題,在2016年的新語境里,“中國版CDS”不再等同于CRM,而是指CDS(信用違約互換)產品,這意味著張海云教授數年來關于“回歸國際通行的CDS標的物條款”的非主流提議逐漸得到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