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吳軍教授應邀出席第十二屆中國金融工程學年會并進行主旨演講
2013年7月13日至7月15日,“第十二屆中國金融工程學年會暨金融風險管理論壇”在甘肅蘭州成功舉行。我院吳軍教授應邀出席會議并進行主旨演講。
本次會議由中國金融工程學會和蘭州商學院金融學院主辦。來自臺灣暨南國際大學、臺灣金融研訓院、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中央財經(jīng)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南財經(jīng)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天津財經(jīng)大學、重慶大學、東北財經(jīng)大學等50余家單位的120余位金融專家學者及金融機構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分為4個分會場,包括宏觀金融與風險管理、資產(chǎn)定價與資本市場、公司金融與行為金融、金融工程教學與改革等。與會代表就金融工程與金融風險管理領域的重要議題和當前經(jīng)濟、金融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題為《潛在通貨膨脹壓力與金融安全——一個通脹成因的分解模型》的主旨演講中,吳軍教授指出潛在通貨膨脹壓力,即存在明顯的導致通脹因素,這些因素由于各種外生原因未轉化為現(xiàn)實通脹而累積形成的通貨膨脹風險。而對我國金融市場的觀察顯示,M2增長率絕大多數(shù)年份要明顯高于經(jīng)濟增長率與物價上漲率之和,這種明顯的非均衡狀況,形成了需求面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已成為影響中國金融安全和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的主要問題。通過對我國通貨膨脹成因進行量化解析,吳軍教授認為進入本世紀后的通貨膨脹主要是由需求拉上,需求因素是通貨膨脹的核心成分;不應該、也無必要將供給層面的結構性因素納入通貨膨脹管理的核心成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于形成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問題,具有不確定性。最后,吳軍教授認為要把研究治理通貨膨脹問題置于“宏觀審慎框架”之中,通過對通貨膨脹成因的量化分析研究治理通貨膨脹問題的政策,以求兼顧經(jīng)濟安全和金融安全,探索、防范或化解通貨膨脹風險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