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學生園地 - 優(yōu)秀先鋒

優(yōu)秀先鋒

學子專訪 | 孫一甘:心懷高遠,永葆本真


孫一甘

2015級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投資學專業(yè)本科生

現(xiàn)已保送至清華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方向

2015級年級大班

曾擔任北京中國學中心雙語志愿教師

曾任尼泊爾國際志愿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志愿者、博鰲亞洲論壇志愿者

曾獲國家獎學金、校級優(yōu)秀學生

曾赴紐約大學、日內瓦聯(lián)合國總部訪學

曾于貝恩公司、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清科資本、中信建投證券實習

專訪最開始,孫一甘提到了他前段時間去石家莊靈巖寺靜坐內觀的經(jīng)歷,他目光清亮、言語溫和,寥寥幾句仿佛一下把我們從嘈雜的咖啡店帶入了另一方疏朗沉靜的天地。隨著專訪徐徐展開,庸?,嵥榈臒_漸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灑脫豁達的感受。

風物長宜放眼量

201710月,孫一甘作為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學生代表之一前往日內瓦聯(lián)合國總部進行訪學。在那里,來自聯(lián)合國各個機構的工作人員向他們介紹了聯(lián)合國的職責工作及人類社會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如難民問題、貧困問題等。跳脫出被學英語、刷績點、找實習塞滿的大學日常生活,他把目光投注到了更遠的地方。你會覺得在世界上有這么一個地方、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真正是在從全人類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全人類的問題。不是為了個人的福祉,而是全人類的福祉。

(孫一甘在聯(lián)合國訪學時的照片)

孫一甘還一直從事志愿活動,他曾前往尼泊爾支教,曾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志愿者、博鰲亞洲論壇志愿者,這些志愿經(jīng)歷給了他更多接觸社會、認識這個世界的機會。在尼泊爾,他受到了很大觸動:那里真的很窮,教室根本就沒有門窗,破破爛爛的,你看到之后會非常珍惜我們現(xiàn)在有這么好的條件。

(孫一甘在尼泊爾和孩子們在一起的照片)

在貿大的校園里,周圍的同學似乎大都忙著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忙著學英語、找實習,一步步在各個階段達到社會期望,形成個人競爭優(yōu)勢、拿下漂亮的履歷,這些固然重要,但在孫一甘看來,它們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全部。當我們從更加宏觀而長遠的角度去看問題,個人眼前一時的得與失其實算不了什么,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關乎全人類發(fā)展的問題值得青年人去關注和思考、去滿懷熱誠地投身于解決這些問題的事業(yè)當中跳出狹隘,眼光放遠,真正為他人、為全人類謀求福利,是他給人生所賦予的不凡意義。

努力了一定是有回報的

大一有一段時期,孫一甘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拿到成績后,他開始冷靜地反思前一階段的問題。他認為自己沒有考好最主要還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態(tài)度。態(tài)度是最重要的,只有你打心底想去做好這件事,才會真正自己去落實方法論。在接下來的學期,孫一甘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真正開始努力學習。他在課上認真聽講、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后及時復習鞏固。基本上每天他都會去圖書館自習,一直自習到晚上十點,再去校外刷一會夜。他時常積極主動地向身邊優(yōu)秀的同學請教學習方法,也因為被他們的努力所感染而愈加刻苦。他說:學生的本職工作還是學習,很多時候學生工作的忙碌表象下所遮掩的是思考的懶。不管怎樣還是要付出努力,至少要無愧于自己。

談及實習的經(jīng)歷,他也強調了踏實勤懇的重要性。在剛開始實習的時候,他基本上就在公司里打打雜,取快遞、裝柜子、打印郵件這些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瑣碎而枯燥的工作他都做過。他認為,小到取快遞這樣的事情其實也有學問,我們不應該嫌棄這些粗活,而應該認真對待它們。只有當你把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做好了,公司才會逐漸逐漸給你一些其他工作。他還提到,實習的時候本人一定要積極主動,這樣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每一份實習都應該用心去做,而非只是空洞功利的為了往簡歷上填一次實習經(jīng)歷,這不僅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孫一甘實習照片)

不論是學習還是實習,孫一甘都相信:只要踏實努力,你就一定會得到回報。幾次說到這句話,他都語氣篤定,眼神誠摯,讓人很難產(chǎn)生半分懷疑。這份篤定來源于他從前用艱辛努力換取回報的切身體驗,也會指引著他繼續(xù)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腳踏實地地走下去。

呼吸之間

就在前不久,孫一甘去到內觀中心進行了內觀,在那里,他度過了不用手機、不說話、持五戒日日靜坐的完整十天。我覺得內觀給我很大的啟發(fā)就是,我們的心很亂,沒有辦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經(jīng)常會胡思亂想,我們沒辦法保持好自己的心,所以就要逐漸地去訓練。內觀就是要你閉上眼睛,靜坐,觀察你的呼吸。你就會發(fā)現(xiàn),觀察你呼吸這么小的事情你都做不好,剛開始的時候你做不了一分鐘。

當焦慮浮躁逐漸成為群體普遍心態(tài),孫一甘努力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專注與沉靜。他告訴我們,偶爾走神是很自然的事,只是在覺察到之后要把注意力及時拉回來,這樣心也會更加敏銳。而每當手頭上同時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的時候,他會盡力克服毫無意義的煩躁情緒,心無旁騖,一次只專注于一件事情,就像曾國藩說的: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于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于讀書,扎扎實實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

很多時候,焦慮的情緒往往來自于過高的期望,孫一甘認為,面對焦慮,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不去貪求好的,不去厭惡壞的,想要的東西要到了就好,沒有要到也無所謂,只要事情盡力去做了,就要保持平常的心態(tài)。在前不久的工作面試中,孫一甘一直告訴自己保持平常心,不要太執(zhí)著于最終的結果,雖然面試結束感覺表現(xiàn)的并不好,但后來他意外的接到了讓他參加下一輪面試的電話,我媽說,我能通過就是因為我沒有太大的得失心。他還坦言,自己常常也會有覺得能力不足的時候,但每個人都會有局限性,你就認識到它,慢慢把它改正好就行了,這確實很難,慢慢來嘛。從容坦蕩,寵辱不驚,孫一甘始終散發(fā)著這樣的氣質,這無疑是他內心安定通透的外在表現(xiàn)。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我們總是被看似忙碌充實的生活填滿,卻少有時間來聆聽自己的內心。孫一甘說:希望大家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他對自己一直的提醒,也是對學弟學妹們的美好的祝愿。正如他選擇跨專業(yè)保研一樣,這是一條難走的路,卻更是一條他自己想走的路。他提到當律師是他小時候的夢想。雖然本科由于一些因素選擇了金融專業(yè),也體會到了其樂趣,可法學的情愫仍埋藏在心中。加上他在投行實習中發(fā)現(xiàn)法律知識的重要性,于是通過努力學習,孫一甘最后拿到了清華大學的法碩保送資格。

大家都太按部就班了,讀完本科讀碩士,讀完碩士去工作,然后結婚生子,你一拍沒趕上就有人來催你。他認為應該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或許有人是喜歡這樣看似規(guī)律的生活,但那些想活得不一樣的人也許就會被社會的看法所禁錮。孫一甘希望探索自己的生活,跳脫傳統(tǒng)的框架,做自己真正想做的。

同時,孫一甘提到對他父母的感謝,這么多年,對于他的每一個決定,父母——這個堅定的后盾都會表達支持。在他提出想去尼泊爾,想去非洲的愿望時,他的父母也只是強調安全性,而并不干預過多屬于孫一甘自己的選擇。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才幫助了孫一甘去勇敢無慮地做自己。

在我們與孫一甘的談話間,我們感受到了他溫和的性格和有趣的靈魂。豐富的經(jīng)歷充盈了他的內涵,長遠的眼光撫平了他的心態(tài)。這也是最原本的他自己,從不偽裝,從不做作,真誠地與我們分享他的經(jīng)歷和思考。在他胸懷博大、追問意義、堅持自我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更是他對開闊自由、和諧快樂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就像他在專訪接近尾聲時說的:希望大家都是快樂的,我在內觀的時候就有人對我們說,祝愿你們獲得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和諧,真正的快樂。


來自金融學院學生會新聞部

責編:辛婉寧

作者:周可瑋 蔣玥辰

供圖:孫一甘

編輯:王翼翔

推送:姜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