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院新聞宣傳中心 訊(記者:潘思舒 攝影:潘思舒)2021年5月26日晚18:30,金融文化節(jié)系列講座之韋瀟教授專場以線上騰訊會議的方式順利舉辦。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上海市“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韋瀟教授擔任此次講座的主講人。韋瀟教授圍繞著“預防性儲蓄是否可以解釋無風險利率隨資本風險增加而降低”這一主題進行了演講,開拓了學生的經濟學視野。
講座伊始,韋瀟教授對主題進行了基本的介紹并闡明了進行研究的原因:在確定的情況下,當面臨收入風險時,通過無風險資產進行額外儲蓄,以提供緩沖,防止不良收入的實現(xiàn)。但近年來在宏觀經濟和資產定價中的許多應用都承擔了資本風險。然而,很少有微觀基礎研究針對資本風險的預防性儲蓄,特別是在消費組合問題上。
隨后,韋瀟教授結合學術觀點和經濟學理論對此項研究進行深入分析。在經典的消費組合設定下,從研究準備工作到如何定義“預防性”儲蓄,再到對研究進行案例分析,韋瀟教授帶領到場學生結合經濟學公式與圖像,分析了資本風險增加對預防性儲蓄和資產需求產生的影響。
在進行合理的假設與分析后,韋瀟教授得出具體結論:第一,當風險偏好和時間偏好分離時,時間偏好(EIMRS)代替風險偏好對儲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第二,在雙周期設置的基礎上對結果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但可以推廣到T周期設置。第三,無風險資產需求相對于風險的變化可以分解為儲蓄效應和再分配效應。最后,韋瀟教授對結論進行了實際情況方面的補充,將理論轉化為對實際情況的思考。
韋瀟教授的精彩講座為同學們開拓了學術視野,激發(fā)了同學們對這一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了同學們從不同角度分析經濟問題的發(fā)散型思維。相信通過此次講座,能夠增加學生對國際利率研究前沿領域的了解,進一步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也為同學們成為應用型金融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來自金融學院新聞宣傳中心新聞部
作者:潘思舒
責編:劉語菡
攝影:潘思舒
編輯:張皓天
推送:張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