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學生園地 - 學生動態(tài)

學生動態(tài)

探秘資產管理與PPP資產證券化——第十六屆金融文化節(jié)系列講座之吳志堅、史明坤專場

探秘資產管理與PPP資產證券化——第十六屆金融文化節(jié)系列講座之吳志堅、史明坤專場

  探秘資產管理與 PPP 資產證券化

——第十六屆金融文化節(jié)系列講座之吳志堅、史明坤專場

金融學院宣傳中心 訊(記者:肖宇萌 攝影:郭玉丹)2017年4月17日晚17:00,第十六屆金融文化節(jié)系列講座之吳志堅、史明坤專場在誠信三層國際會議廳舉行。

到場嘉賓有太平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后史明坤校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后吳志堅校友,金融學院副院長范言慧,金融學院校友辦主任劉瑩,金融學院2015級輔導員顧宇。本系列講座皆以經驗分享為主,分為校友講座與提問時間兩大主要環(huán)節(jié)。



 

(顧新宇,范言慧,吳志堅)




 

(劉瑩,史明坤)


   首先由吳志堅為在座學生解讀資產管理,介紹互聯(lián)網金融。他結合自身經歷,娓娓而談。


職場之路

2000年由浙江財經大學畢業(yè)后,吳志堅校友就進入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做稅務代理、審計以及資產評估工作,并為自己做好了定位:立志成為一個會計師相關的專業(yè)人士。然而經過CPA考試的三年碰壁,最終他成功轉型,在一家銀行從事資產負債管理事務。其后不到一年,再一次面臨選擇的吳志堅進入了財富管理領域,成為了首批接觸銀行理財?shù)慕鹑谌酥?。時至今日,他于一家金融科技集團擔任首席資產管理官。由最初的創(chuàng)業(yè)者成為了管理者。由此可見準確定位自我、果斷作出選擇的重要性。



(吳志堅)


互聯(lián)網金融

以自身所在集團為例,吳志堅指出互聯(lián)網金融業(yè)務主要分為四大板塊。

一為消費金融板塊,為不同的客戶群體提供基于場景制作的消費金融產品;二為互聯(lián)網資管板塊,即如何講在線用戶激活、開發(fā),使其交叉持有更多的產品、基金、保險、海外投資等;三為數(shù)據(jù)與征信,即為金融機構如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提供個人客戶的征信數(shù)據(jù),做出其征信畫像;四為圍繞前三大板塊投資產業(yè),同時他也將互聯(lián)網金融與傳統(tǒng)金融做了對比,指出傳統(tǒng)金融獲客成本極高,而互聯(lián)網金融則營銷成本低、獲取信息及時——盡管近幾年互聯(lián)網獲得可交易用戶的成本也在急劇上升,但競爭的壁壘與門檻已經形成。

接著史明坤校友通過PPP概述、PPP資產證券化的意義及前景、PPP資產證券化方面設計三節(jié)敘述,為在座者揭開了這種項目運營模式的神秘面紗。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的是政府與社會資本通過合作來提供公共品或服務的一種方式;其有傳統(tǒng)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兩大領域,分別由發(fā)改委與財政部監(jiān)管,并由發(fā)改委進行有關行業(yè)的改進工作;PPP項目付費方式也多種多樣,有使用者付費、政府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三種……總而言之,在10萬億級體量市場的需求與明確有力的政府政策支持下,2017年已成為國內PPP資產證券化元年,PPP模式的前景也是十分可觀。



(史明坤)

隨后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吳志堅指出想要從事互聯(lián)網金融行業(yè),編程知識并不是必須的,具有“不可或缺性”的特質也有很多,比如耐力、體力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某一方面快速的積累自己,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史明坤則幽默地說“工作崗位不是我個人特質的需要,而是生存的需要”,他認為工作并不是學了什么做什么,而應該是要做什么而學什么,在工作以后仍然且必須根據(jù)崗位來學習。籍此可知,金院學子除專注于學業(yè)外,也需懂得鍛煉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未來的職場之路做好鋪墊。



(現(xiàn)場提問)


   最后,兩位校友在寫有“金世濟民,融匯遠航”的橫幅上留下簽名,并與到場嘉賓合照。掌聲之中,本次講座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