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個人簡歷

教育經歷

2008  中國農業(yè)大學農業(yè)經濟管理專業(yè) 管理學博士學位

1997  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學者

1995  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專業(yè) 管理科學碩士學位

1989  中國人民警官大學通訊專業(yè) 獲工科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金融學院金融科技系  教授


研究方向

數字金融、數字經濟、投資理論、資本市場


講授課程

本科生:金融科技導論、金融科技前沿、投資學、項目評估、項目融資、資信評估

研究生:金融科技概覽



研究成果


科研論文

1.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轉型發(fā)展——基于熊彼特內生增長理論的分析框架.,田秀娟,李睿,管理世界,2022,38(05):56-74.

2.P2P網絡借貸職業(yè)身份的信貸歧視:基于投資者認知偏差視角,田秀娟,張智穎,改革,2018,No.291(05):139-150.

3.Enhanced safe-haven status of Bitcoin: Evidence from the Silicon Valley Bank collapse,Jin C, Tian X,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024, 59: 104689.

4.Rural finance, scale management and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Tian X, Wu M, Ma L, et al,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20, 12(2): 349-365

5.我國農村中小企業(yè)融資渠道選擇的實證研究,田秀娟,金融研究,2009(07):146-160.


其他文獻

1.Social identity of civil servants and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Evidence from China,Zhang M, Zhang Z, Tian X,Economics Letters, 2023, 229: 111184.

2.金融科技與商業(yè)銀行經營績效.田秀娟,葛宇航.技術經濟,2023,42(06):127-137.

3.Research on SMEs’Reputation Mechanism and Default Risk Based on Investors’Financial Participation,Li X, Tian X,Sustainability, 2022, 14(21): 14329.

4.金融科技促進實體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基于金融創(chuàng)新和科技創(chuàng)新雙路徑的實證分析, 田秀娟,李睿,楊戈,廣東社會科學,2021,No.211(05):5-15+254.

5.非正規(guī)金融的區(qū)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借貸滿標時間視角. 李鑫;田秀娟.財會月刊,2021

6.中國地方金融監(jiān)管的現實困境、深層原因與政策建議,吳曼華,田秀娟,現代經濟探討,2020,(10):120-125.

7.投資分散化能有效降低網貸投資風險嗎?——基于“人人貸”交易數據的實證分析,田秀娟,張智穎,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4(05):68-74.

8.網絡借貸行業(yè)風險與投資者信心——基于百度搜索指數的研究,張智穎,田秀娟,張海洋,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04):92-102+114.

9.小微企業(yè)借貸時間成本與違約風險——基于P2P網絡借貸,李鑫;田秀娟,張智穎,西南金融2019,No.295(06):83-95.

10.影子銀行風險傳染的宏觀效應、中觀渠道與微觀機理綜述,吳曼華;田秀娟.現代經濟探討,2019,(07):65-69.

11.中國影子銀行對銀行風險承擔閾值效應的實證研究,田秀娟,吳曼華,金融發(fā)展研究,2018,(03):21-28.

12. Housing Expenditure And Home Purchasing Behaviors of Rural-urban Migrants in China, Tian X, Hu J, Zhang C, et al,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7, 9(4)

13.“三權分置”背景下的農戶信貸需求情況調查——以天津市為例,農村金融研究,2017年第9期

14.互聯(lián)網2.0時代社交網站企業(yè)的估值研究,企業(yè)經濟,2015年第8期

15. The transition of state‐peasants relationship,Yang Z, Tian X,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3, 1(4):382-394.

16.征地的貨幣補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17個省份的土地權益調查,中國農村經濟,2012年第12期

17.農民工回鄉(xiāng)建房行為研究,農業(yè)經濟問題,2012年第33期

18.近二十年海外銀行中小企業(yè)貸款研究及新進展,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1期

19.農村社區(qū)互助合作擔保機構運行機制探析—以福建省霞浦縣石湖農業(yè)發(fā)展擔保公司為案例,農業(yè)經濟問題,2010年第31期

20. 信貸擔保視野的農戶與中小企業(yè)農村融資績效,改革,2010年第10期

21. 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的政策效果評估,重慶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22.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綜合評價——基于13省916個農戶調查的分析,田秀娟,侯建林,董竹敏,中國農村經濟,2010(05):86-96.

23.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農民意愿與選擇,改革,2009年第6期

24.縣域中小企業(yè)融資渠道研究,農業(yè)經濟問題,2007年第28期

25.“九五”時期我國金融政策的演變及其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改革,2003年第5期

26.從農村稅費改革看鄉(xiāng)鎮(zhèn)財政的困境和出路,宏觀經濟研究,2003年第9期

27.稅費改革與農民負擔:效果、分布和征收方式,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第9期

28.小城鎮(zhèn)建設投融資體制:演變、問題與建議,農業(yè)技術經濟,2003年第5期

29.小城鎮(zhèn)建設融資渠道的拓展,農村金融研究,2003年第9期

30.“拿來”抑或“個性化定制”——績優(yōu)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及其借鑒,職業(yè),2003年第10期

31. 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與企業(yè)組織模式,城鄉(xiāng)建設,2003年第10期

32. 我國農業(yè)科技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第22期

33. 金融支持農科教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金融科學,2001年第4期

34. 我國電子商務的現狀、困境及未來發(fā)展,金融科學,2000年第4期

35. 企業(yè)轉制需注意保護金融債權,金融科學,1999年第2期


縱向課題

《大數據背景下金融與科技融合機理及風險管控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18年6月立項


學術專著

《中國農村中小企業(yè)融資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


實踐課題與學術咨詢

1.2018年主持承擔第三次全國農業(yè)普查國家級研究課題“農村一二三產業(yè)融合動力、深度及金融支持研究”

2.2016年主持承擔農業(yè)部軟科學委員會委托課題:“農村電商金融風險管理研究”

3.2015年主持承擔農業(yè)部課題:“十三五”時期農村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宏觀形勢研究

4.2014年主持承擔農業(yè)部軟科學課題:農地產權“三權”分置下的抵押貸款及其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5.2014年主持承擔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委托課題:信息科技對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的影響研究

6.2010年主持承擔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委托,重大水利課題子課題:小型農田水利投入及籌融資機制研究

6.2010年主持承擔主持農業(yè)部規(guī)劃設計院課題:農村農戶信貸擔保制度研究

7.2008年主持承擔主持國務院第二次農業(yè)普查辦公室課題:農村新型合作醫(yī)療制度的農民意愿與選擇研究

8.2008年主持承擔主持農業(yè)部軟科學課題:農村信貸擔保機制研究

9.2006年主持承擔主持承擔北京市社科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北京市農村金融服務業(yè)現狀及發(fā)展路徑研究

10.2005年主持承擔商務部“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促進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政策問題研究



教學成果


1.投資學的開設及課程建設

2.金融科技導論的開設及課程建設

3.金融科技前沿的開設及課程建設

4.金融科技概覽的開設及課程建設



榮譽與獎勵


1.2023年論文“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轉型發(fā)展一基于熊彼特內生增長理論的分析框架”入選學術精要(2023年11-12月)高PCSI論文、高被引論文、高下載論文

2. 2008年主持國務院第二次農業(yè)普查辦公室課題《農村新型合作醫(yī)療制度的農民意愿與選擇研究》,榮獲二等獎

3.1999年參與國家級、部級重點課題《我國農業(yè)科技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金融專題研究,課題組獲得發(fā)展研究獎一等獎



社會服務


主要兼職

瑞豐銀行獨立董事(2016.4至2021年底

陽光渝融信用保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2015.9-2018.9)

北京市財政局財政項目績效評價咨詢專家(2016.12至今)

世界銀行咨詢專家(2006年)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研究院咨詢專家(2002-2006)

國家注冊房地產估價師(1997年至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小金融機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至今)



學生培養(yǎng)


學生去向

國家開發(fā)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各大金融機構以及廣東省科學院、江蘇科技大學、中節(jié)能生態(tài)產品發(fā)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


招生需求

數字技術作為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能夠嵌入各種類型的生產活動和技術類型中,覆蓋全產業(yè)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企業(yè)生產能力和管理效率,進而提升各部門要素投入的協(xié)同應用,改善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的發(fā)展應用也推動了金融行業(yè)創(chuàng)新的新范式----數字金融。金融內植于實體經濟,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核心要素,對優(yōu)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數字技術應用于金融產業(yè)鏈,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務模式、業(yè)務流程和金融產品,重構了金融業(yè)服務提供渠道、數據使用方式、信息系統(tǒng)架構和風險識別策略,更是改變了經濟的底層邏輯,通過緩解信息不對稱、拓展金融邊界、優(yōu)化資本配置來為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發(fā)展提供動力支持。研究團隊自2018年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對“大數據背景下金融與科技融合機理及風險管控研究”的資助以來,圍繞上述這一宏大主題持續(xù)開展了深入研究,產出了卓著科研成果,希望擁有經濟金融基本知識、并有理工科背景且對數字經濟、數字金融領域感興趣的同學加入我們,與我們相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