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經(jīng)濟學博士,副研究員
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辦公電話:8610-8519-5795
電子郵件:zhangming@cass.org.cn
研究領(lǐng)域
國際金融、中國宏觀經(jīng)濟
學歷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經(jīng)濟學博士 2004年9月-2007年7月
北京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 經(jīng)濟學碩士 1999年9月-2002年7月
北京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 經(jīng)濟學學士 1995年9月-1999年7月
工作經(jīng)歷
2009年12月—現(xiàn)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 副研究員
2012年10月—現(xiàn)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 主任
2009年1月—2012年9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 副主任
2011年8月—2012年7月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Ash中心 訪問學者(Rajawali Fellow)
2007年7月—2009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2008年8月—2008年9月 香港金融管理局 訪問學者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 Asset Managers Group 私募股權(quán)基金經(jīng)理
2002年8月-2003年9月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wù)所(KPMG) 審計員
主要研究成果
英文期刊論文
1. Miguel Otero-Iglesias and Ming Zhang. “EU-China Collaboration in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Much Ado About Nothing?” The World Economy, Vol.37, No.1, 2014, pp.151-168.
2. Ming Zhang. “Chinese Stylized Sterilization: The Cost-sharing Mechanism and Financial Repression”,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20, No.2, 2012, pp.41-58.
3. Ming Zhang. “Re-measuring International Short-term Capital Flow into China with Varying Methods”, China Economist, Vol.6, No.5, 2011.
4. Sarah Eaton and Ming Zhang. “A Principal-agent Analysis of China’s Sovereign Wealth Fund: Byzantine by Desig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17, No.3, 2010, pp.481 – 506.
5. Ming Zhang. “China’s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rategy ami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17, No. 5, 2009, pp.22-35.
6. Ming Zhang and Fan He. “China’s Sovereign Wealth Fund: Weakness and Challenges”,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17, No. 1, 2009, pp.101-116.
7. Ming Zhang. “Case Study of the Ways Private Equity Funds Apply to Dodge Capital-flow Control”, China Economist, Vol.3, No. 7, 2008, pp.105-114.
英文論文集論文
1. Kevin P. Gallagher, Jose Antonio Ocampo, Ming Zhang and Yongding Yu.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A Cautionary Tale”,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Initiative Policy Brief, Boston University, Issue 002, July 2014.
2. Ming Zhang. “China’s Capital Controls: Stylized Facts and Referential Lessons”, Regulating Global Capital Flows for Long-Run Development, edited by Kevin P. Gallagher, Stephany Griffith-Jones, and Jose Antonio Ocampo, Boston University, The Frederick S. Parde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Longer-Range Future, 2012.
3. Ming Zhang.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G20 Perceptions and Perspectives for Global Governance, edited by Wilhelm Hofmeister, Konard-Adeuauer-Stiftung, Singapore, 2011.
4. Ming Zhang. “The Impact of the U.S. Subprime Crisis on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China’s Responses”, Managing Economic Crisis in East Asia, edited by Saw Swee-Hock and John Wong, ISEAS Publishing, 2010.
5. Ming Zhang.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Crisis on China and its Reaction”, ARI No. 62/2009, Real Instituto Elcano (Spain), April 14, 2009.
6. Fan He and Ming Zhang. “China’s Sovereign Wealth Fund: Challenges and Weaknesses”, New Perspectives in Sovereign Asset Management,edited by Malan Rietveld,Central Banking Publisher, 2008.
7. Fan He, Bin Zhang and Ming Zhang. “After the CMI: The Future of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and China's Role”,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Seri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Vol.1, edited by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Imperial College Press, November 2006.
中文學術(shù)著作
2. 張明、高海紅、劉東民等著:《透視中國影子銀行體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3月版
4. 張明:《全球危機下的中國變局》,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年4月版
6. 管清友、傅勇、程實、張明:《刀鋒上起舞:直面危機的中國經(jīng)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版
8. 張明:《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國際金融新戰(zhàn)略》,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年7月版
10. 張明:《中國的高儲蓄:特征事實與部門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1月版
12. 鐘偉、張明、覃東海:《關(guān)注貧困:國際發(fā)展融資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年度)
7. 入選Global Economic Symposium (GES)2011年度Global Economic Fellows
8. 報告“國際金融危機的發(fā)展趨勢”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優(yōu)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三等獎
9. 報告“我宜推動建立替代賬戶應(yīng)對美元貶值風險”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優(yōu)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三等獎
10. 獲得福特基金會2010-2011財年“個人長期出國進修項目”資助(2010年5月)
11. 論文“次貸危機的擴散傳導機制研究”獲得中國金融教育發(fā)展基金會2009年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
經(jīng)濟學博士 副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電話:8610-8519-5795
郵件:zhangming@cass.org.cn
研究領(lǐng)域
國際金融、宏觀經(jīng)濟
學習經(jīng)歷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經(jīng)濟學博士 2004年9月-2007年7月
北京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 經(jīng)濟學碩士 1999年9月-2002年7月
北京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 經(jīng)濟學學士 1995年9月-1999年7月
工作經(jīng)歷
2009年12月—現(xiàn)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 副研究員
2012年11月—現(xiàn)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 主任
2009年1月—2012年10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 副主任
2011年 8 月—2012年7月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Ash中心 訪問學者(Rajawali Fellow)
2007年 7 月—2009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2008年 8 月—2008年 9 月 香港金融管理局 訪問學者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 Asset Managers Group 私募股權(quán)基金經(jīng)理
2002年 8 月-2003年 9 月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wù)所(KPMG) 審計員
主要研究成果
科研項目:
1. “外匯儲備管理的國際經(jīng)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某政府部門項目,2012年9月至12月,主持
2. “美元與歐元不穩(wěn)定之對策”,“國際貨幣體系缺陷與改革研究”子課題,上海交通大學現(xiàn)代金融研究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主持
3. “二十國集團面臨的全球治理重點問題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11年9月—2014年4月,批準號:11AGJ001
4. “國際經(jīng)濟形勢跟蹤與G20熱點問題分析”,財政部國際司項目,2010年11月至今
5. “當前世界經(jīng)濟復蘇態(tài)勢與影響因素分析”,中共中央財經(jīng)領(lǐng)導小組辦公室課題,2011年
6. “中國面臨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yè)務(wù)中心課題,2011-2012年,主持
7. “中國的短期資本流動:規(guī)模、誘因與沖擊”,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2011-2012年,主持
8. “境外企業(yè)和個人如何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及境外銀行持有離岸人民幣頭寸問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基金項目,2010-2011年,最終評級A
9. “兩次國際金融危機之比較以及新興市場國家資產(chǎn)價格泡沫”,財政部國際司課題,2010年,主持
10. “對推進中國周邊金融秩序的戰(zhàn)略研究”,外交部亞洲司課題,2010年
11. “構(gòu)建國際金融新秩序”,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課題,2009-2010年
12. “中國十七大報告之后的新發(fā)展策略與香港”,香港特區(qū)政府中央政策組課題,2009-2010年,主持
13. “國際金融危機與經(jīng)濟學理論的反思”,中國社科院經(jīng)濟學部課題,2009年
14. “人民幣在香港流通之現(xiàn)狀研究”,香港一國兩制中心課題,2009年
15. “中國加入國際匯率政策合作機制研究”,中國社科院A類重大課題,2009年
16. “中國全球金融戰(zhàn)略”,中國進出口銀行課題,2009年
17. “美國次貸危機研究”,中國社科院青年啟動基金項目,2008年,主持
18. “全球通貨膨脹與中國應(yīng)對措施”,中國社科院國際學部應(yīng)急課題,2008年
19. “次貸危機形成的根源和擴散傳導機制研究”,中國證券業(yè)協(xié)會課題,2008年,主持
20. “2008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報告”,中國進出口銀行課題,2008年
21. “中國主權(quán)財富基金的發(fā)展策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重大課題,2008年,主持
22. “全球流動性過剩與資產(chǎn)價格泡沫”,財政部國際司課題,2007-2008年,主持
23. “投融資歷史沿革及作用”,國家開發(fā)銀行、中非發(fā)展基金課題,2007-2008年,主持
24. “全球國際收支失衡與中國經(jīng)濟”,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課題,2006年
25. “中國宏觀經(jīng)濟”,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2006年
26. “臺州市民營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項目,2005年
27. “中國與世界經(jīng)濟的互動”,新加坡國際合作項目,2005年
28. “杭州市構(gòu)建和諧創(chuàng)業(yè)社會報告”,國務(wù)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課題,2005年
29. “清邁協(xié)議審議”,中國人民銀行課題,2004年
30. “主權(quán)債重組研究”,財政部國際司課題,2003-2005年
31. “發(fā)展融資研究”,財政部國際司課題,2004-2005年
32. “新巴賽爾協(xié)議研究”,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2003—2004年
33. “經(jīng)濟成長、經(jīng)濟轉(zhuǎn)軌與非貿(mào)易用匯的關(guān)系研究”,國家外匯管理局課題,2001年
學術(shù)期刊論文:
1. 張明(2012):“全球貨幣互換:現(xiàn)狀、功能及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潛在方向”,《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6期。
2. 張明、何帆(2012):“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在岸離岸套利現(xiàn)象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第10期。
3. 余永定、張明(2012):“資本管制和資本項目自由化的國際新動向”,《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5期。
4. 張明(2012):“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沖擊與應(yīng)對”,《中國金融》,第19期。
5. 張明(2012):“IMF評估匯率失衡的新方法EBA述評”,《經(jīng)濟學動態(tài)》,第7期。
6. 張明(2012):“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仍應(yīng)審慎漸進”,《國際金融》,第7期。
7. 張明(2012):“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演進前景及政策涵義”,《上海金融》,第6期。
8. 張明、鄭英、敬云川(2012):“歐債危機的現(xiàn)狀評估、政策選擇與演進前景”,《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第3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jīng)濟導刊》2012年第8期全文轉(zhuǎn)載。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9期轉(zhuǎn)載。
9. 張明(2012):“中國投資者是否是美國國債市場上的價格穩(wěn)定者”,《世界經(jīng)濟》,第5期。
10. 張明(2012):“人民幣匯率升值:歷史回顧、動力機制與前景展望”,《金融評論》,2012年第2期。
11. Ming Zhang. “Chinese Stylized Sterilization: The Cost-sharing Mechanism and Financial Repression”,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20, No.2, 2012, pp.41-58.
12. 張明(2012):“2012年中國經(jīng)濟不會硬著陸”,《金融與經(jīng)濟》,第1期。
13. 張明(2011):“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進展與爭論”,《經(jīng)濟學動態(tài)》,第12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jīng)濟導刊》2012年第4期全文轉(zhuǎn)載。文章被日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季刊)2011年Vol.5-3全文轉(zhuǎn)載。
14. Ming Zhang. “Re-measuring International Short-term Capital Flow intoChinawith Varying Methods”,ChinaEconomist, Vol.6, No.5, 2011.
15. 張明(2011):“透視美國主權(quán)信用等級調(diào)降:原因、沖擊與啟示”,《國際金融》,第9期。
16. 張明(2011):“人民幣國際化:基于在岸與離岸的兩種視角”,《金融與經(jīng)濟》,第8期。
17. 張明(2011):“新一輪歐債危機的演進與應(yīng)對”,《中國金融》,第17期。
18. 何帆、張斌、張明、徐奇淵、鄭聯(lián)盛(2011):“香港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現(xiàn)狀、前景、問題與風險”,《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3期。
19. 張明、鄭英(2011):“透視新一輪資本管制浪潮”,《中國金融》,第9期。
20. 張明(2011):“新興市場國家如何應(yīng)對資本流入:中國案例”,《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2期。
21. 張明(2011):“中國面臨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動:不同方法與口徑的規(guī)模測算”,《世界經(jīng)濟》,第2期。
22. 張明(2011):“外升內(nèi)貶背景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第1期。文章被日文期刊《國際金融》(日本外匯與貿(mào)易研究會主編)2011年第3期(總第1222期)全文轉(zhuǎn)載。
23. 張明、何睿(2011):“宏觀經(jīng)濟低速增長進口限制風險加大——2011年美國宏觀經(jīng)濟與政策前瞻”,《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1期。
24. 張明(2010):“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中國金融》,第21期。
25. 張明(2010):“亞洲債券市場的發(fā)展與中國地位的提升”,《國際金融研究》,第10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投資與證券》2011年第2期全文轉(zhuǎn)載。
26. 張明(2010):“中國房地產(chǎn)價格的宏觀分析框架與走勢預測”,《陸家嘴評論》,第3卷,第6期,2010年9月。
27. 張明(2010):“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主權(quán)財富基金投資行為的轉(zhuǎn)變”,《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5期。文章被日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季刊)2010年Vol.4-4全文轉(zhuǎn)載。
28. Sarah Eaton and Ming Zhang (2010). “A Principal-agent Analysis of China’s Sovereign Wealth Fund: Byzantine by Desig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Vol.17, No.3, pp.481 – 506.
29. 張明(2010):“全球經(jīng)濟再平衡:美國和中國的角色”,《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第9期。
30. 張明、何帆(2010):“中國的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均應(yīng)及時調(diào)整”,《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3期。
31. 張明(2010):“略論中國外匯儲備面臨的潛在資本損失”,《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第1期。文章被日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季刊)2010年Vol.4-2全文轉(zhuǎn)載。
32. 張明(2010):“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國的參與”,《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1期。
33. 課題組(2009):“國際金融危機與國際貿(mào)易、國際金融秩序的發(fā)展方向”,《經(jīng)濟研究》,第10期。
34. Ming Zhang (2009). “China’s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rategy ami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17, No. 5.
35. 張明(2009):“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思路的應(yīng)有變化”,《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5期。
36. 張明(2009):“美國的財政政策能夠持續(xù)嗎”,《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4期。文章被人民日報內(nèi)參部《內(nèi)部參閱》2009年第33期全文轉(zhuǎn)載。
37. 張明、付立春(2009):“次貸危機的擴散傳導機制研究”,《世界經(jīng)濟》,第8期。
38. 張明(2009):“美國新監(jiān)管方案是否矯枉過正”,《中國金融》,第13期。
39. 張明(2009):“全球金融危機的發(fā)展歷程與未來走向”,《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3期。文章被人民日報內(nèi)參部《內(nèi)部參閱》2009年第21期全文轉(zhuǎn)載。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jīng)濟導刊》2009年第8期全文轉(zhuǎn)載。
40. 張明(2009):“次貸危機對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沖擊”,《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第6期。
41. Ming Zhang (2009).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Crisis onChinaand its Reaction”, ARI No. 62/2009, Real Instituto Elcano (Spain), April 14, 2009.
42. 張明(2009):“全球金融危機發(fā)展趨勢以及對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中國城市經(jīng)濟》,第3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國民經(jīng)濟管理》2009年第6期全文轉(zhuǎn)載。
43. 張明(2009):“十年來香港與大陸之間貿(mào)易與資本流動的結(jié)構(gòu)性變化——基于國際收支框架的分析”,《國際金融研究》,第2期。
44. Ming Zhang and Fan He (2009). “China’s Sovereign Wealth Fund: Weakness and Challenges”,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17, No. 1.
45. 鞏勛洲、張明(2009):“透視CDS:功能、市場與危機”,《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1期
46. 張明(2009):“刺激經(jīng)濟不能老調(diào)重彈”,《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1期。
47. 張明(2008):“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演進及前景”,《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第12期。
48. 張明(2008):“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及中國的對策”,《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6期。
49. 張明(2008):“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xiàn)狀及前景”,《當代金融家》,第9期。文章被中國社科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jīng)濟調(diào)研》2008年第44期全文轉(zhuǎn)載。文章被日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季刊)2008年Vol. 2-4全文轉(zhuǎn)載。
50. 張明(2008):“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幣升值趨勢的變化”,《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5期。
51. 張明(2008):“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變動影響下的中國宏觀經(jīng)濟”,《中國金融》,第18期。文章被《市長參考》2008年第10期全文轉(zhuǎn)載。
52. 張明、徐以升(2008):“全口徑測算中國當前的熱錢規(guī)?!保懂敶鷣喬?,第4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9年第1期全文轉(zhuǎn)載。文章被日本《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季刊)2008年Vol. 2-3全文轉(zhuǎn)載。
53. 張明(2008):”當前熱錢流入中國的規(guī)模與渠道”,《國際金融》,第7期。
54. 張明(2008):“次貸危機的傳導機制”,《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4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jīng)濟導刊》2008年第11期全文轉(zhuǎn)載。
55. Ming Zhang (2008). “Case Study of the Ways Private Equity Funds Apply to Dodge Capital-flow Control”, China Economist, No. 15, pp.105-114.
56. 張明(2008):“透視CDO:類型、構(gòu)造、評級與市場”,《國際金融研究》,第6期。
57. 張明、李莉(2008):“美國金融監(jiān)管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中國外匯》,第6期。
58. 張明(2008):“當前發(fā)達國家的通脹形勢及應(yīng)對策略”,《中國金融》,第12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投資與證券》2008年第9期全文轉(zhuǎn)載。
59. 張明(2008):“論次貸危機對中國主權(quán)財富基金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3期。
60. 張明(2008):“論次貸危機對國際金融體系、國際格局和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2期。文章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shù)文摘》全文轉(zhuǎn)載。
61. 張明(2008):“主權(quán)財富基金與中投公司”,《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第2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8年第8期全文轉(zhuǎn)載。
62. 張明(2008):“境外私募股權(quán)基金是如何規(guī)避中國政府管制的”,《世界經(jīng)濟》,第3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8年第9期全文轉(zhuǎn)載。
63. 張明(2007):“美國經(jīng)濟下滑和美元貶值對中國出口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6期。
64. 張明(2007):“流動性過剩的測量、根源和風險涵義”,《世界經(jīng)濟》,第11期。
65. 張明(2007):“中國政府高儲蓄的成因分析和中期展望”,《財貿(mào)經(jīng)濟》,第10期。
66. 張明(2007):“透視美國次級債危機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5期。
67. 張明(2007):“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調(diào)整及對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第7期。
68. 何帆、張明(2007):“中國的外匯投資公司會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嗎”,《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3期。
69. 何帆、張明(2007):“中國國內(nèi)儲蓄、投資和貿(mào)易順差的未來演進趨勢”,《財貿(mào)經(jīng)濟》,第5期。
70. 張明(2007):“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guān)于儲蓄率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世界經(jīng)濟》,第4期。
71. 張明(2006):“周年回首:資產(chǎn)證券化擇優(yōu)誤區(qū)”,《當代金融家》,第11期。
72. 張明、何帆(2006):“美元貶值背景下外匯儲備的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中國金融》,第20期。
73. 管清友、張明(2006):“國際石油交易的計價貨幣為什么是美元”,《國際經(jīng)濟評論》,第4期。
74. 張明、覃東海(2005):“國際貨幣體系演進的資源流動分析”,《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第12期。
75. 張明(2005):“透視中國居民高儲蓄現(xiàn)象:效率損失和因素分析”,《上海經(jīng)濟研究》,第8期。
76. 張明(2005):“論東南亞國家金融穩(wěn)定性面臨的主要風險誘因”,《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第6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jīng)濟導刊》2006年第3期全文轉(zhuǎn)載。
77. 何帆、張明(2005):“國際貨幣體系不穩(wěn)定中的美元霸權(quán)因素”,《財經(jīng)問題研究》,第7期。
78. 何帆、張斌、張明(2005):“對清邁協(xié)議的評估及改革建議”,《國際金融研究》,第7期。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世界經(jīng)濟導刊》 2005年第10期全文轉(zhuǎn)載。
79. 張明(2005):“中國居民儲蓄函數(shù)估計:1989—2003”,《金融教學與研究》,第3期。
80. 張明(2005):“匯率制度選擇理論綜述”,《經(jīng)濟學動態(tài)》,第4期。
81. 張明(2005):“亞洲貨幣合作:最新進展、問題和前景”,《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學報》,第2期。
82. 張明(2004):“我國不良資產(chǎn)處置的進展、問題和發(fā)展趨勢”,《資本市場》,第4期。
83. 張明(2002):“國際貨幣制度變遷的系統(tǒng)相容性分析”,《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第3期。
84. 修晶、張明(2002):“中國資本外逃的規(guī)模測算和因素分析”,《世界經(jīng)濟文匯》,第1期。
85. 鐘偉、張明(2001):“全球金融穩(wěn)定性三島和亞元的未來”,《經(jīng)濟研究資料》,第6期。
86. 鐘偉、張明(2001):“國際貨幣逆效合作理論述評”,《經(jīng)濟學動態(tài)》,第4期。
87. 張明(2001):“人民幣貶值與我國貿(mào)易收支的關(guān)系研究”,《金融教學與研究》,第1期。
論文集論文:
1. 張明:“中國面臨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動:不同方法與口徑的規(guī)模測算”,《國際視角下的中國(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青年學者優(yōu)秀論文集)》,2012年11月版。
2. Ming Zhang. “China’s Capital Controls: Stylized Facts and Referential Lessons”, Regulating Global Capital Flows for Long-Run Development, edited by Kevin P. Gallagher, Stephany Griffith-Jones, and Jose Antonio Ocampo, Boston University, The Frederick S. Parde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Longer-Range Future, 2012.
3. 張明:“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進展與爭論”,《世界經(jīng)濟黃皮書 2012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月版。
4. 張明:“新一輪歐洲主權(quán)債務(wù)危機剖析”,《世界經(jīng)濟年鑒2011-2012》,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12年1月版。
5. 張明:“難以承受的外匯儲備之重”,《美債與歐債:拖累全球經(jīng)濟的孿生兄弟》,陳元、謝平、錢穎一主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1年9月版。
6. 張明:“新一輪歐債危機的演進趨勢與潛在沖擊”,《美債與歐債:拖累全球經(jīng)濟的孿生兄弟》,陳元、謝平、錢穎一主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1年9月版。
7. 張明:“巨額美債何去何從”,《美債與歐債:拖累全球經(jīng)濟的孿生兄弟》,陳元、謝平、錢穎一主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1年9月版。
8. 張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中國的參與”,《中國面臨的新國際環(huán)境》,張?zhí)N嶺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8月版。
9. 張明:“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jīng)濟安全的沖擊與對策”,《非傳統(tǒng)安全與中國外交新戰(zhàn)略》,趙遠良、主父笑飛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版。
10. Ming Zhang.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G20 Perceptions and Perspectives for Global Governance, edited by Wilhelm Hofmeister, Konard-Adeuauer-Stiftung, Singapore, 2011.
11. 張明、王子力:“全球匯率戰(zhàn)與人民幣匯率改革”,《世界發(fā)展狀況2011》,國務(wù)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主編,時事出版社,2011年5月版。
12. 張明:“外升內(nèi)貶背景下的人民幣匯率改革”,《價格的邏輯》,謝平、管濤、黃益平、魏加寧、閻慶民、袁力、鐘偉主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1年4月版。
13. 張明:“歐洲主權(quán)債務(wù)危機”,《世界經(jīng)濟年鑒2010-2011》,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版。
14. 張明:“全球經(jīng)常賬戶的失衡與再平衡”,《世界經(jīng)濟黃皮書 2011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版。
15. Ming Zhang. “The Impact of the U.S. Subprime Crisis on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China’s Responses”, Managing Economic Crisis in East Asia, edited by Saw Swee-Hock and John Wong, ISEAS Publishing, 2010.
16. 張明:“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美元匯率走勢分析”,《國際金融壟斷資本與經(jīng)濟危機跟蹤研究》,何秉孟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7月版。
17. 張明:“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世界發(fā)展狀況2010》,國務(wù)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主編,時事出版社,2010年4月版。
18. 課題組:“國際金融危機與國際經(jīng)濟秩序的演變方向”,《國際金融危機與經(jīng)濟學理論反思》,陳佳貴、劉樹成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2月版。
19. 張明:“全球金融危機與世界經(jīng)濟增長”,《世界經(jīng)濟年鑒2009-2010》,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0. 張明:“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演進與前景”,《大危機 大變革——中國學者看金融風暴下的世界經(jīng)濟》,張德廣主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叢書,2010年1月版。
21. 張明:“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世界經(jīng)濟黃皮書 2010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2. 徐奇淵、張明:“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人民幣國際化”,《世界經(jīng)濟黃皮書 2010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3. 張明:“全球金融危機的發(fā)展歷程與未來走向”,《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北京師范大學與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24. 張明:“聯(lián)合國與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的聯(lián)合國外交》,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25. 張明:“論次級債務(wù)危機對美國經(jīng)濟與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金融海嘯與中美經(jīng)濟關(guān)系》,饒美蛟、胡春惠主編,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7月版。
26. 張明:“全球糧食價格飆升:根源、影響及對策”,《世界經(jīng)濟黃皮書 2009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7. 張明:“當前全球通貨膨脹的現(xiàn)狀、根源及趨勢”,《世界經(jīng)濟黃皮書 2009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8. 張明:“金融海嘯襲來,中國經(jīng)濟能否逆風飛揚”,《我們真的理解金融危機嗎》,黃衛(wèi)平、陳雨露、周業(yè)安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29. Fan He and Ming Zhang (2008). “China’s Sovereign Wealth Fund: Challenges and Weaknesses”, New Perspectives in Sovereign Asset Management,edited by Malan Rietveld,Central Banking Publisher.
30. 張明:“流動性過剩的測量、根源和風險涵義”,《世界經(jīng)濟黃皮書 2007~2008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月版。
31. Fan He, Bin Zhang and Ming Zhang (2006). “After the CMI: The Future of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and China's Role”,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Seri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Vol.1, edited by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Imperial College Press, November.
32. 黃濤、張明、覃東海:“東亞的貿(mào)易一體化模式:一個引力模型的驗證”,《現(xiàn)代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jīng)濟數(shù)學研究會,安徽馬鞍山,2006年。
33. 張明:“全球初級產(chǎn)品市場:中國與世界經(jīng)濟的互動”,《世界經(jīng)濟黃皮書 2005~2006年:世界經(jīng)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國際會議報告:
1. “China’s Short-term Capital Flow: the Scale and Driving forc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s (IEA) Roundtable on Capital Flows and Capital Account Management,Izmir, November 1-2, 2012.
2. “The Development and Stagnation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espectives from Onshore-Offshore Arbitraging”, the Seminar on Monetary Power Politics, Brussels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ChinaStudies (BICCS),Brussels, October 25, 2012.
3.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or Onshore-offshore Arbitrag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nminbi: Its Implications forChina’s Domestic Reform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SchoolofInternational Relationsand Pacific Studies,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 Diego, June 7-8, 2012.
4. “Comments on External Balances Assessment”, Overvew of IMF’s External Balances Assetment and External Sector Repor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ashington D.C, April 18, 2012.
5. “The Future of China’s Twin-surplus”, Panel Discussion “In a World of Prolonged Depression” of Harvard China Forum,Boston, April 14, 2012.
6. “An Overview of China’s Macro-economy and Policies”,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Investment Conference: Chian and the CEE- Bridging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CFA Romania, Bucharest, April 4, 2012.
7. “China’s Capital Control: Stylized Facts and Referential Lessons”, Task force on Managing Capital Flows for Long-run Development,BostonUniversity,Boston, September 16th, 2011.
8.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Perspectives from Onshore and Offshore”, the 2nd Asia Research Forum of Asian Development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e Asia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June 22, 2011.
9.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The G20 Process: Perceptions and Perspectives for Global Governance, Konrad Adenauer Stiftung,Seoul, May 26th to 27th, 2011.
10. “Asian Bond Market and China’s Role”, Regional Financial and Regulatory Cooperation – A Chinese – European Dialogu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WEnt Capacity Building International, 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Beijing, September 23rd to 24th, 2010.
11. “Expanding China’s Role in Asian Bond Market”, Institutions for Integration Towards an Asian Economic Community,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nd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July 15, 2010.
12. “Rebalancing the Global Economy”, 2010 SOM-SFOM Workshop on the APEC Growth Strategy, APEC and ADBI,Sapporo, June 1st, 2010.
13. “The Impacts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o the Safety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nd China’s Responses”, Managing Economic Crisis in East Asia, Saw Center for Financial Studies, NUS Business School and East Asian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November 6th, 2009.
14.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Perspectives”, The East Asian Peace: Explanations and Sustainability,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Oslo) and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May 25, 2009.
15.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Lessons forChina”, The Financial Crisis –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the Role of Supervisory Authorities,NetherlandsOrganis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NWO),Beijing, May 13, 2009.
16. “The Impac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o China and China’s Reactions”, Global Crisis and Sustainablity of East Asia, The Internatioanal Joint Research Center,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Tokyo, March 22th, 2009.
17. “The Adjustment of China’s Growth Strategy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Balanced Clean Development inChina, Oxford Institute of Energy Studies,Beijing, November 21st, 2008.
18. “How to Improve Alternative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APEF Workshop on Alternative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Beyond Debt, Aid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S-APMDD,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EURODAD, ATTAC Finland, Beiijing, October 13rd, 2008.
19.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ese Sovereign Wealth Fund Posed by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Sino-Americ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Macau andHong Kong, April 24th to 26th, 2008.
內(nèi)部報告:
1. “IMF為何依然認為人民幣匯率存在中度低估”,《世界經(jīng)濟調(diào)研》,第35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2012年9月6日
2. “透視美國主權(quán)信用等級調(diào)降:原因、沖擊與啟示”,《世界經(jīng)濟調(diào)研》,第49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2011年8月11日
3. “應(yīng)重視跛足的人民幣跨境貿(mào)易結(jié)算”,《專供信息》(國辦),2011年第54期
4. 何帆、張斌、張明、徐奇淵、鄭聯(lián)盛:“人民幣跨境結(jié)算中的新問題:基于廣東的調(diào)研”,《世界經(jīng)濟調(diào)研》,第38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2011年6月9日
5. “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及其對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世界經(jīng)濟調(diào)研》,第31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2011年5月12日
6. “如何提升中國在亞洲債券市場中的地位”,《世界經(jīng)濟調(diào)研》,第33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2010年9月6日
7. “美國當前大規(guī)模的財政支出政策難以持續(xù)”,《內(nèi)部參閱》,人民日報內(nèi)參部,第33期,2009年8月21日
8. “天量人民幣貸款的隱患與應(yīng)對策略”,《世界經(jīng)濟調(diào)研》,第31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2009年8月10日
9. “短期國際資本流入我國的情況及其影響”,,《領(lǐng)導參閱》,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第21期,2009年7月25日
10. “國際金融危機的發(fā)展趨勢分析”,《領(lǐng)導參閱》,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第16期,2009年6月5日
11. “全球金融危機的發(fā)展歷程與未來走向”,《內(nèi)部參閱》,人民日報內(nèi)參部,第21期,2009年5月29日
12. “美聯(lián)儲購買美國國債蘊涵的巨大風險”,《改革內(nèi)參(決策版)》,第11期,2009年4月10日
13. “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xiàn)狀及前景”,《世界經(jīng)濟調(diào)研》,第44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2008年11月17日
14. “中國外匯管理如何應(yīng)對金融危機”,《改革內(nèi)參(決策版)》,第31期,2008年11月1日
15. “美國經(jīng)濟衰退對我國經(jīng)濟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領(lǐng)導參閱》,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第22期,2008年8月5日
16.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宏觀經(jīng)濟的影響及應(yīng)對”,《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tài)》,第14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2008年4月28日
17. “貨幣流動性泛濫下的調(diào)控方式”,《改革內(nèi)參(決策版)》,第25期,2006年9月1日
會議與觀點綜述:
1. 張明、楊天成:“美國著名學者論歐債危機”,《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12年第2期
2. 張明:“美國次貸危機與中國”研討會綜述,《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08年第5-6期
學術(shù)著作:
1. 管清友、傅勇、程實、張明:《刀鋒上起舞:直面危機的中國經(jīng)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版
2. 古川令治、張明、楊杰:《中國企業(yè)信用評級系統(tǒng)》,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3. 張明:《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國際金融新戰(zhàn)略》,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 張明:《覺今是而昨非——張明金融隨筆集》,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8月版
5. 張明:《中國的高儲蓄:特征事實與部門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1月版
6. 張明、鄭聯(lián)盛:《華爾街的沒落——透析美國次貸危機與中國經(jīng)濟走向》,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9年1月版
7. 鐘偉、張明、覃東海:《關(guān)注貧困:國際發(fā)展融資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8. 古川令治、張明:《資產(chǎn)證券化手冊》,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8月版
翻譯著作與文獻:
1. 莎莉?斯皮格爾:“怎樣規(guī)避資本管制以及為什么它們?nèi)阅苡行А?,《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12年第5期。
2. 《英漢帕爾格雷夫會計與金融詞典》,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年5月版
3. 《英漢帕爾格雷夫管理詞典》,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年5月版
4. Oliver Blanchard and Francesco Giavazzi. “重新平衡中國的增長:一種三管齊下的解決方案”,《世界經(jīng)濟》,2006年第3期
5. “全球石油市場將會繼續(xù)緊張嗎”,《世界經(jīng)濟展望》(2005年4月)第四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6. 《喧囂的九十年代》,斯蒂格里茨著,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1月版
7. “三個當前的政策問題”,《世界經(jīng)濟展望》(2004年9月)第二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1月版
8. “中國匯率安排的選擇:具有彈性的固定中心匯率制度——訪國際著名經(jīng)濟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納德?麥金農(nóng)”,喬虹著,《中國金融》,2005年第1期
9. “工業(yè)化國家結(jié)構(gòu)性改革的增強”,《世界經(jīng)濟展望》(2004年4月)第三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0. 《貨幣穩(wěn)定與經(jīng)濟增長》,蒙代爾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1. 《財務(wù)主管的角色》,卡洛爾著,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2月版
財經(jīng)評論:
在《人民日報》、《中國金融》、《中國外匯》、《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南方周末》、《財經(jīng)》、《中國企業(yè)家》、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wǎng)、《華爾街日報》中文網(wǎng)等媒體上發(fā)表財經(jīng)評論逾500篇。
教學培訓:
曾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中國工商銀行長春金融研修學院、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修院、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香港恒生銀行中國分行、北京市委黨校、中國科學院黨校、中國煙草專賣局黨校、中國移動管理學院、國家氣象局、愛立信學院、長江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與MPA項目、北京大學EMBA項目、中國人民大學EMBA項目、西安交通大學EMBA項目、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DP項目、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房地產(chǎn)金融CEO項目、北京大學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中心、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高級研修學院等機構(gòu)講授課程或作講座。
社會兼職:
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2. 中國世界經(jīng)濟學會理事(2011年—)、中國世界經(jīng)濟學會中青年論壇召集人(2012年—)
3. 《國際經(jīng)濟評論》、《環(huán)球財經(jīng)》編委
4. 《中國社會科學》、《世界經(jīng)濟》、《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金融研究》、《國際經(jīng)濟評論》、《國際金融研究》、《世界經(jīng)濟文匯》、《當代亞太》、《南方經(jīng)濟》、《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經(jīng)濟學家》、《廣東金融學院學報》、China & World Economy、China Financial Review、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等期刊匿名審稿人
5.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系碩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導師、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生導師
6. 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jīng)濟數(shù)學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7. 北京師范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校友會理事
8. 中國金融40人論壇與上海交通大學現(xiàn)代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9. 新華社特約經(jīng)濟分析師
10. 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鳳凰衛(wèi)視、第一財經(jīng)等媒體特約評論員
榮譽與獎勵:
1. 入選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度)
2. 報告“應(yīng)重視跛足的人民幣跨境貿(mào)易結(jié)算”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年優(yōu)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三等獎
3.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中心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指導獎(2012年)
4. 報告“本輪短期國際資本流出不會持續(xù)太長時間”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優(yōu)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三等獎
5.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MBA中心首屆優(yōu)秀教師獎(2010-2011年度)
6. 入選Global Economic Symposium (GES)2011年度Global Economic Fellows
7. 報告“國際金融危機的發(fā)展趨勢”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優(yōu)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三等獎
8. 報告“我宜推動建立替代賬戶應(yīng)對美元貶值風險”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優(yōu)秀對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三等獎
9. 獲得福特基金會2010-2011財年“個人長期出國進修項目”資助(2010年5月)
10. 論文“次貸危機的擴散傳導機制研究”獲得中國金融教育發(fā)展基金會2009年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